杭州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7 .5

  • 成都
  • 其他
  • 少于50人
  • 双休
  • 社保
  • 正式合同
  • 年底双薪
  • 周末双休
  • 交通补贴
  • 赞同

杭州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简介

   我公司始建于1989年,其前身是杭州市林业水利局下属设计单位,于2013年9月由杭州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整体改制为民营企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和建设,现已成为主要从事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设计的综合性工程勘察设计单位,拥有工程勘察(岩土工程、工程测量、钻探劳务)、水利全行业设计、水利工程专业咨询、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水资源论证、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浙江省水利工程施工图审查等乙级资质,具有承担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的规划咨询、勘察设计、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水资源论证和调查评价、防洪影响评价、工程总承包及项目管理的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我公司是一个高学历、高素质人才集合的科技型单位,技术力量雄厚、专业配套齐全。目前公司现有在职员工200多人,其中教授级高级工程师4人,高级工程师26人,工程师48人,初级以下专业技术职务100余人。公司设有综合部、规划所、设计一、二、三、四所、勘察所、国际部共8个部门。
20多年来,我公司承担了省内外近千项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的勘察设计咨询任务。先后完成了杭州市水利发展规划、杭州市防洪排涝规划、杭州市河道引配水规划、杭州市水资源利用和保护规划、杭州市河道整治规划、杭州市千岛湖引水工程专题研究、杭州市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等20余项水利水电规划咨询项目,完成了杭州市枫树岭水库、铜山一级电站、罗村水库、水涛庄水库、毕浦水电站工程、四岭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杭州市闲林水库工程等中型水库电站工程,完成了钱塘江标准堤防、四格排灌站、德胜坝翻水站、北湖庄村分洪闸、青山水库南干渠提升整治工程、杭州胜利河船闸工程、杭州大刀沙泵站工程等100余项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的勘测设计工作,另外,跨省区承担了上海市西部地区流域泄洪通道(金山区)防洪堤达标工程、四川青川竹园镇防洪堤工程、江苏省吴江区盛泽镇新安水利枢纽工程、安徽宁国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等勘测设计工作。
小水电是我院设计强项,近年来我院走出国门,先后承接了越南、巴基斯坦、尼泊尔、格鲁吉亚等国家的近10座小水电站的设计工作。
近年来,我公司积极开展项目总承包(epc)业务,先后承接了杭州市东穆坞溪清水入城应急工程、西湖区三墩片引水工程、上塘河和余杭塘河水质提升工程、2017年拱墅区消除劣五类河道专项整治工程等项目的设计施工总承包业务。
我公司先后获得优秀勘察设计奖和各类荣誉10余项,其中“青川县竹园镇陈家坝防洪堤项目”获2010年度四川省工程勘察设计“四优”一等奖和浙江省建设工程钱江杯奖,“青川县青溪镇防洪堤项目”获2010年度四川省工程勘察设计“四优”三等奖和浙江省建设工程钱江杯奖,“杭州市三堡船闸输水通道改建应急工程”获2011年杭州市建设工程西湖杯(优秀勘察设计),杭州市东穆坞溪清水入城应急工程获2017年杭州市建设工程西湖杯(g20项目勘察设计)优秀奖,另外我公司通过了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是浙江省勘察设计行业诚信单位、杭州市对口支援青川县灾后恢复重建先进单位。
目前,我公司改制已经完成,我公司将一如既往地遵循“科学管理、精心设计、诚信服务、持续改进、顾客满意”的质量方针,凭借灵活的用人制度、先进的管理机制,广揽人才,立足浙江,面向全国,走向国际,努力发展成为集水利水电工程咨询、勘测设计、工程总承包和施工为一体的综合性工程公司。衷心希望与国际,国内同仁真诚合作,共创水利水电建设事业的辉煌明天。

联系方式:何15928876757邓15882350154
联系电话:028-82886893

公司地质:高新区天府三街峰汇中心1号楼1904-2

杭州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的排名

企业好评度:
49% 49%
共有27位网友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杭州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的工资

总结历年的工资水平

共有12条工资数据,来自用户发布及网络收集的信息

近年工资趋势:

TIPS:图表数据是根据统计当前企业全网发布职位信息数据所得,平均工资数据受用户更新、分享等多种因素有所差异,数据仅供参考。

杭州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的需求

总结历年的职位需求

共有167条需求数据,来源于该企业全网职位发布数据,该统计数据仅供参考;

  • 职位需求数:
    7 7 统计近一年职位数据所得
  • +250% 2021年
    职位需求增长速度:
    +250% +250% 2021年相较于2020年
温馨提示:

  1. 每天最新的职场资讯 就业风向等 找工易 微信小程序

    关注 百度 小程序

    提供招聘风向 就业前景、劳动法规 找工易 百度小程序

    关注 微信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