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寄生虫病预防和治疗

海玉 3605阅读 2020.07.25

【导语】: 寄生虫病是鹅常见多发的一类疾病。由于各种寄生虫的生物学特性及寄生部位的不同,对鹅的致病作用和危害程度也各不相同。那么鹅的寄生虫病应该如何预防和治疗呢?

鹅寄生虫病有哪些

1.鹅球虫病
      寄生于鹅的球虫种类有很多,最为常见的是肠球虫,主要发生于15 日龄以后的雏鹅,病鹅先排稀便,随后稀便中带血,病重时拉血便;病鹅食欲废绝,饮水增加,严重贫血,消瘦,出现痉挛等神经症状而死亡,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成鹅多为隐性带虫者而症状不明显。
2.鹅绦虫病
      该绦虫多寄生于鹅的小肠,一旦有感染,会导致鹅消化吸收不好,影响生长发育,严重的还会因此而产生毒素,造成雏鹅病死,甚至影响到填鹅肥肝的效果,建议平时做好驱虫工作。
3.鹅虱
      这是一种外寄生虫,主要寄生于鹅的羽毛、体表,在春季会大量繁殖,危害鹅的休息及成长。有发现,要及时杀灭。
4.鹅裂口线虫病
      鹅的裂口线虫主要寄生在鹅的肌胃角质层下, 形成虫道,引起溃疡,雏鹅的感染率甚高,影响其食欲和生长,使病鹅消瘦、下痢、贫血,严重时衰竭死亡。解剖死鹅可见肌胃的角质层易碎、坏死并呈棕色,剥去角质层,黏膜面有溃疡,同时可以找到虫体。成鹅则为带虫者,症状不明显。
5.鹅毛滴虫病
      本病在春季发病率最高,雏鹅发病率大,一旦有发生,没得到及时控制,会导致大批鹅病死。
6.鹅蛔虫病
      主要寄生于小肠内,病鹅消化吸收变差,有拉稀症状,严重的会衰竭死亡。若有发现要及时驱虫治疗,同时做好预防,避免感染。

如何预防鹅寄生虫病

鹅常见寄生虫病预防:
1.鹅剑带绦虫病
      鹅群放牧下水容易被感染发病。该病主要危害数周至5月龄的鹅,因此必须有计划用药物驱虫。商品鹅群应在1~1.5月龄时驱虫1次。留种种鹅群除了1~1.5月龄时驱虫1次外,在4~5月龄时应再驱虫1次。驱虫药物如下:硫双二氯酚,每千克体重用150~200毫克,1次喂服;吡喹酮每千克体重10毫克,1次喂服;氯硝柳胺,每千克体重50~60毫克,1次喂服。
2.鹅球虫病
      青年鹅、成年鹅常为带虫者,而雏鹅和仔鹅对球虫易感,因此必须分开饲养,防止被感染。5~8月份为球虫多发季节,有该病流行区域或鹅群在饲料中添加药物预防。
3.鹅裂口线虫病
      该病对雏鹅和仔鹅危害大,与青、成年鹅分开饲养,不到低洼潮湿地带或死水塘放牧,可大大减少发病。放牧的鹅群应定期驱虫,商品鹅进行1~2次,留种种鹅群须进行2~3次。
4.鹅绦虫病
      病鹅主要表现出食欲减退,排出稀薄粪便,初期为淡绿色,后期为灰白色,其中混杂米粒样的绦虫节片。雏鹅发病后会影响生长发育,精神沉郁,贫血,体质消瘦,双翅下垂,症状严重时会伴有神经症状,如运动失调,无法保持平衡,从而摔倒在地,较难站立。有时夜间会张口、仰颈,呈钟摆状摇头,接着仰卧在地,两腿呈划水状。成年鹅发病后会导致机体缺乏营养,机体消瘦,贫血。
       鹅群要定期进行驱虫,一般在流行该病的区域在每年春末和夏季各进行1次驱虫。
5.鹅毛滴虫病
      幼鹅通常呈急性型,主要表现出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或者完全废绝,伴有跛行,活动困难,往往卧地,且躯体呈团状蜷缩,呼吸和吞咽困难,排出淡黄色的稀便。口腔及喉头黏膜发生充血,并存在淡黄色的绿豆大小结节,部分食道存在溃疡而导致穿孔。少数病鹅会发生肝炎、坏死性肠炎或者由于肝脏坏死区发生破裂而导致死亡。
鹅舍、周围环境以及用具要定期进行彻底消毒,且成鹅与雏鹅要严格分开饲养,避免出现交叉感染。在饲料中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水平可适当提高,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供给清洁饲料和饮水,常年进行灭鼠。

鹅球虫病如何防治

鹅球虫病防治措施: 
      一、作好饲养管理和鹅舍的环境卫生工作,注意保持舍内清洁、干燥。及时清理粪便,防止其污染饲料和饮水,避免鹅食入虫卵的有效途径。  
      二、在鹅雏易感日龄或流行季节,选用复方新诺明以0.02%混入饲料中,连用3-5天;还可按每公斤饲料100-125毫克的克球多的比例,连用3-7天,进行预防。  
      三、治疗药方是,氯苯胍,按100毫克/公斤混入饲料饲喂,连用7-10天;氨丙啉,按150-200毫克/公斤饲料,均匀混料饲喂或80-120毫克/公斤水,饮服,连用7天(用药期间,应停止喂维生素B1);球痢灵,按50毫克/公斤饲料,均匀混料饲喂,连用3-5天;克球多,按250毫克/公斤饲料均匀混料饲喂,连用3-5天。

鹅球虫病临床症状:
      鹅感染本病后,其症状依发病情况和病程长短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病程为数天到2~3周,多见于雏鹅,开始精神不佳,羽毛松乱、无光泽,缩头,行走缓慢,闭目呆立,有时卧地头弯曲伸至背部羽下,食欲减退或废绝,喜饮水,先便秘后拉稀,由稀糊状逐渐变为白色稀粪或水样稀粪,以至泄殖腔周围黏有稀粪。后由于肠道损伤及中毒加剧,翅膀轻瘫,共济失调,有渴感,食道膨大部充满液体,食欲废绝,稀粪水带血,后期逐步消瘦,发生神经症状,痉挛性收缩,不久即死亡,死亡率较高。成鹅也可发生,但程度较轻。  

鹅绦虫病如何防治

预防措施:
      1. 在绦虫经常流行的地区,要把大小鹅分开饲养,避免使用同一场地。带病的成鹅是主要传染源,通过粪便可大量排出虫卵。每年春、秋、冬三季,及时给成鹅进行彻底驱虫,虫体成熟为20天,故幼鹅应在18日龄全群驱虫1次。
      2. 在已被污染的池塘将水排干,重新灌入新水或施用农药、化肥可杀灭中间宿主剑水蚤。
      3. 搞好环境卫生。及时清洁器具,消毒环境(每周至少2次),及时清扫粪便,特别是驱虫期间要对粪便进行堆沤发酵处理。
      4. 加强饲养管理。鸭、鹅要分开饲养,同时禁止猫、犬经常进出养殖场。注意观察、发现病情,及时治病,以减少损失。

治疗: 
      1. 用硫双二氯酚,剂量为200毫克/千克体重,逐只投服,驱虫率可达100%,可使鸭绦虫感染率与感染强度大大下降。 
      2. 用丙硫苯咪唑,剂量为20毫克/千克体重,逐只投服,驱虫率可达100%;应用治疗量混料喂服,大群驱虫时,也可获得100%的驱虫效果。 
      3. 鹅绦虫用吡喹酮10毫克/千克体重,灭绦灵60毫克/千克体重,硫双二氯酚200毫克/千克体重,丙硫苯咪唑40毫克/千克体重,分别用少量面粉加水拌和,然后按剂量称取药,做成丸剂,填塞入鹅的咽部,丙硫苯咪唑以片剂投服为宜,驱虫效果可达98%-100%。

鹅毛滴虫病如何防治

预防措施:
      1.搞好鹅场的清洁卫生,将雏鹅与成年鹅分开 ,饲养,对此病可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
      2.提高日常饲料中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水平可适当提高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3.供给清洁饲料和饮水,鹅舍要常年进行灭鼠。

治疗措施:
      1.可用甲硝唑片 (灭滴灵),每只病鹅每天100~200毫克,分2次投服,连用7天;
      2.或用阿的平(或氨基阿的平)每千克体重0.05克; 也可用雷佛奴尔每千克体重0.01克,按上述剂量溶于12毫升水中,逐只喂服,24小时后重复喂服1次。

鹅毛滴虫病临床症状:
      幼鹅通常呈急性型且主要表现出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或者完全废绝、伴有跛行、活动困难、往往卧地且躯体呈团状蜷缩、呼吸和吞咽困难、排出淡黄色的稀便。口腔及喉头黏膜发生充血并存在淡黄色的绿豆大小结节,病鹅的部分食道存在溃疡而导致穿孔。少数病鹅会发生肝炎、坏死性肠炎或者由于肝脏坏死区发生破裂而最终导致死亡。成鹅通常呈慢性型主要症状是绒毛脱落、机体消瘦、生长发育迟缓、往往在腹部、颈、头处形成秃毛区。通常口腔黏膜积聚有干酪样物质较难张嘴影响采食。

鹅羽虱的症状和危害

鹅羽虱症状:
      鹅羽虱是寄生于鹅的一种节肢动物门、昆虫 纲、食毛目、有短角羽虱科的寄生虫。
      一般来说,冬季鹅体上的虱大量繁殖,啮食 鹅的羽毛和皮屑,被其啮食的鹅因受刺激,表现为瘙痒,甩 嘴琢毛,使羽毛脱落,影响母鹅产蛋量和鹅的抵抗力。颊白 羽虱往往充塞鹅的外耳道,使其发炎,产生干性分泌物。通 过检查皮肤上的羽毛,查到虱及其卵即可确诊。

鹅虱病危害:
      鹅的羽虱是一种外寄生虫,寄生于鹅的羽毛和体表,在冬春季大量繁殖鹅虱不停繁殖并吞噬鹅羽毛的皮屑。虽不引起鹅死亡,但可使鹅体奇痒不安,羽毛脱落,有时甚至使鹅毛脱光,民间称之“鬼拔毛”。影响鹅发育,体重减轻、母鹅产蛋量下降。

      注意:鹅羽虱是一种永久性寄生虫,其生活史离不开鹅的体表。主要靠鹅的直接接触而传播,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冬季较严重。特别对圈养鹅,冬季鹅体上的虱会大量繁殖。因此,养殖场要注意做好预防工作。对新引进的鹅要加强检疫,先隔离饲养一段时间,如未发现异常,混群饲养。

鹅羽虱的防治措施

治疗鹅羽虱的喷涂法:
      1、用0.2%敌百虫于夜间喷洒鹅体表羽毛,夜间虱出来活动沾上药物后中毒死亡。同时对鹅舍墙壁、地面及一切用具用药物喷洒,使虱无藏身之地。
      2、采用3%~5%硫磺粉喷涂鹅羽毛效果也好。
      3、烟草1份,水20份,煎煮1小时,晾温后于暖日涂洗鹅身。同时,对鹅舍各处也要做1次彻底的杀虫工作,方可根治。

治疗鹅羽虱的药浴法:
      1、取2.5%的敌杀死20毫升加水10升,配成药液,将此药液喷洒鹅体表羽毛上,或将鹅浸入药液即可杀灭羽虱,但鹅头要露出水面,浸1~2秒钟即出。
      2、配制1%氟化钠溶液使鹅在溶液中浸泡数秒钟,把羽毛弄湿即可。
      3、配制0.5%精制敌百虫药液,鹅被浸在溶液里几秒钟,取出后淋干多余药液。上述方法对虱子的杀灭效果较好,但对虱子卵的杀灭效果不明显,为了杀死孵化出来的小虱子,需要10天以后再重复一遍。

鹅羽虱病的诊断方法:
      鹅用嘴啄毛,羽毛脱落,并表现出精神不安,食欲不振,有的鹅逐渐地消瘦。检查鹅的羽毛和毛根,见到灰白色或灰黑色的虫体,呈长椭圆形,全身生有密毛,大小不一,数量不等。翅部虫体较多,其他部分较少,外耳道、颈部几乎没有虫体。由此,确诊为鹅羽虱病。

鹅裂口线虫病怎么防治

鹅裂口线虫病防治措施:
      (1)成年鹅与幼鹅分开饲养,使幼鹅减少接触虫卵的机会,从而降低幼鹅的发病率。
      (2)搞好鹅舍、运动场的清洁卫生,定期用1%的敌百虫溶液喷洒地面,鹅粪要&时严格处理(暴晒或发酵), 以杀灭虫卵。
      (3)对有病或怀疑有病+鹅群用药驱虫。

鹅裂口线虫病治疗:
      在加强饲养管理、做好鹅舍卫生与消毒、清除鹅粪便并将粪便进行生物热发酵处理,对全群鹅进行驱虫,即按每kg体重用盐酸左旋咪唑(片剂,每片含量25 rag) 30 mg,研末后1次拌入饲料中喂给(对不食的病鹅进行人工投服)。隔3 d再用同样剂量投喂1次。同时,对病鹅进行辅助治疗,日服人工口服补液盐和诺氟沙星 (又称氟哌酸,按每kg体重服用10mg)各2次,连用3 d。此后,鹅普遍食欲增加,排粪正常,精神好转。原感染患鹅41只(其中因衰竭死亡5只)中36只逐渐恢复正常 (治愈率为87.8 。2周后复检未见发病和虫卵。

鹅裂口线虫病临床症状:
      主要对肌胃造成严重损害,从而表现出消化系统功能的紊乱及随之而来的衰弱等症状。雏鹅对本病特别敏感。严重感染时,可见病鹅食欲减退,甚至废绝,精神不振,发育受阻,羽毛无光泽,有时有见痢。患鹅体弱,消瘦贫血,嗜睡,衰竭,甚至死亡。成年鹅多为轻度感染,不呈现症状。 

鹅嗜眼吸虫病如何防治

鹅嗜眼吸虫病预防:
      1、不到易感染疫病的水域放牧鹅群,同时注意杀灭瘤拟黑螺等,消灭传播媒介,杜绝病原传播。
      2、在流行地区,用做饲料的牧草应作杀灭幼囊处理后再饲喂。

鹅嗜眼吸虫病治疗:
      对患鹅可用75%酒精滴眼治疗,每只眼内用注射器针 头滴入3 ~4滴酒精(约0. 1毫升),并辅以环丙沙星眼药水滴 眼,有助于消除炎症。具体做法是:将鹅体、鹅头保护好后,另一人把患病眼睑打开,滴人酒精。治疗后有一部分鹅眼出现暂时性充血,不久即恢复正常。也可滴眼后用环丙沙星眼药水滴眼 消炎。酒精驱虫后,不要马上将鹅放人水中。

鹅嗜眼吸虫病症状:
      病鹅初期怕光流泪,眼结膜充血,并出现小点状出血或糜烂,或流出带有血液的泪液。眼睑水肿,两眼紧闭。重症病鹅角膜混浊、溃疡,并有黄色块状坏死物突出于眼睑之外,形成脓性溃疡。大多数呈单侧性眼病,也有呈双侧的病例。病鹅初期食欲减退,常摇头、弯颈,用爪搔眼。重症者引起双目失明,采食困难,表现消瘦,最后死亡。成年鹅感染后症状较轻,主要呈现结膜角膜炎,消瘦,母鹅产蛋量下降。

关联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