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瘟怎么预防?

小编:思敏 924阅读 2020.05.23

      鸭瘟又名鸭病毒性肠炎,俗称大头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死亡率极高的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是危害养鸭业最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特征型病变为食道、小肠和泄殖腔粘膜出血、坏死、溃疡,病程稍长者食道和泄殖腔粘膜表面形成黄白色伪膜。
      流行特点。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夏秋天最易流行。鸭和番鸭对鸭瘟高度易感,鸡具有抵抗力。多发于成年鸭尤其是产蛋鸭,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病死率可高达90%,而1月龄以下的雏鸭,自然发病较少。鸭瘟的传染源主要是病鸭和潜伏期的感染鸭,以及病愈不久的带毒鸭(至少带毒3个月)。病鸭排泄物污染的饲料、水源、用具和运输工具、鸭舍周围的环境,都可传播鸭瘟。鸭瘟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但也可通过呼吸道、交配和眼结膜感染。
      临床症状。潜伏期一般为3-5天,发病初期,体温急剧升高到43℃以上,病鸭精神萎顿、缩颈垂翅、食欲减少或停食,渴欲增加。病鸭畏光、流泪、眼睑水肿,眼睑周围羽毛沾有脓性分泌物,将眼睑粘连,甚至眼角形成出血性小溃疡。部分病鸭头颈部肿胀,鼻腔流有浆液性或黏液性分泌物,呼吸困难,叫声嘶哑,下痢,排出灰白色或绿色稀粪。病鸭行动困难甚至伏地不愿移动,不愿下水,强行驱赶时,步态不稳或两翅扑地勉强挣扎而行。后期体温下降,极度衰竭死亡。急性病程3-5天,慢的可拖延1星期。少数不死的转为慢性,仅有极少数病鸭可以耐过,表现消瘦,生长发育不良。在初次发病地区,死亡率高达90%以上。

鸭瘟预防措施:

      提高饲养管理水平,严禁从鸭瘟疫区进鸭;在进鸭前,鸭舍和场地用 3% 烧碱水等进行消毒。平时严格执行对鸭舍、运动场、管理用具、运鸭车辆的消毒工作。加强饲料营养,可提高鸭群健康水平,增强抗病力。执行自养自繁制度,需要引进的种蛋或苗鸭须来自非疫区,在运输时也要防止带毒或受感染。定期注射鸭温疫苗和加强免疫。
关联标签: